首页

搜索 繁体
请收藏本站网址:huayuxiaoshuo.com

第88节(1 / 3)

六零年这一年总算是艰难的熬了过去,等到六一年的时候,在大家担心的忙完春耕以后,地里总算是能够有正常的收成了,直到第一季的粮食顺利的收回库房以后,大家这才算是彻底松了一口气,都开始盼望着赶紧发粮的事情了。

饥荒了这么久,如今总算是又熬过了一次,无论大人还是小孩,想到有饭可以吃了,大家都十分开心!

六一年这一年总算是让大家有了恢复的时间,老天爷风调雨顺了起来以后,大家的日子这才总算是好过了很多。

陶长安家里也因为有峡谷那边种植的田地收获的粮食做补充,日子过得比一般人家里好多了。

时间很快就过去了五年多,到底了六六年这一年,这个时候老大已经相亲结婚了,大儿媳妇是镇上供销社里面的员工,家里也是镇上的,家里条件非常不错,能够跟老大看对眼,还是非常让人觉得惊讶的。

不过这个时候陶长安他们夫妻两个见女方人品不错,就随便他们谈了,没有出手干涉什么。

毕竟人家女方家里条件也十分不错,不图男方家里什么,只要他们双方相互喜欢,两家人就能够心平气和的坐下来谈谈。

作为明面上的农民,陶长安并没有打肿脸充胖子的打算,说要是两人结婚的话,他也只能够按照村里的标准给聘礼和起一间房子做婚房,聘礼彩礼什么的都按照时下一般的标准来。

估计女方真的是对老大印象非常不错,没在聘礼彩礼上面过多的计较。

结婚以后老大两口子估计也是在镇上居住, 回村里的时间很少,所以对村里那间房子的要求也不高,一般的砖瓦房就可以了。

家里三个孩子,陶长安都是不偏不倚的, 按照同样的标准给准备嫁妆和彩礼, 至于他们若还是想要别的,就让他们自己去挣了。

作为父母, 陶长安表示自己只能够做到这样子了。

三个孩子在这五年的时间里面, 陆陆续续的都结婚了, 因为陶长安的不偏不倚, 他们三家人的关心处得还行。

只是老二二妮在市里面那边上班, 平常很少回来。

老大和老三两家人,平常上班也挺忙, 大多数只是在逢年过节的还是回来一趟, 过完节就又要回镇上上班了。

如今留在村里的也就只有陶长安和杨大妞夫妻两个罢了。

孩子们都结婚了, 老大孩子都有一个了,不过因为女方娘家就在镇上, 小孙子有他外婆带着, 就不用陶长安他们两个老的操心了。

平常逢年过节的时候,老大会带着媳妇和儿子过来看看两个人,大家互相见见面也就够了。

反正陶长安如今也才五十多岁, 正是年轻力壮的时候, 他觉得自己平日事情挺多的, 但是对含饴弄孙不感兴趣。

有时间的话, 他不是闭目养神的修炼精神功法, 就是在琢磨一下武功心法, 要不就是进山里去打理一下峡谷那边的粮食, 日子过得十分忙碌而充实,累了的时候,就请几天假,在家里好好歇几天,反正家里就两个老的吃饭,公分少点也无所谓。

至于杨大妞,虽然有点遗憾不能够带孙子,不过让她一个人下山去带孙子的话,她也是不愿意的。

要是她下山去带孙子了,跟大儿媳妇处不处得来还是一个问题呢,万一闹出点矛盾来,这不是让老大夹在中间难做嘛!

既然人家娘家妈那边愿意帮忙带外孙,杨大妞也懒得下山去帮忙了。

随着全国开始上山下乡的政策,王家村这边尽管偏僻,但还是陆陆续续的来了好几个知青。

本来因为村里并没有专门的地方给知青他们居住,村里家里地方比较宽裕的也就几户人家,其中就有陶长安家。

当老村长找过来,想安排两三个知青过来住的时候,陶长安嫌弃麻烦,就给拒绝了。

反正家里也不差村里这点补贴,没必要让三个外人来家里住。

刚刚来到村里的知青,性子肯定还没安定下来,惹来麻烦的地方多了去了,陶长安懒得费这个心去跟这些小年轻纠缠,他还是喜欢清静点的日子!

果然村里几家接收了那几个知青的人家,断断续续的闹出不少事情来!

那个热闹的劲头,让村里着实热闹了不少,连陶长安都跟着凑了一番热闹。

不得不说,这些知青突然下乡来,对农村的生活还是还有很大误解的,还以为自己真的是来农村有广阔天地作为呢!

可惜被派去干农活的时候,这些从来没有做过农活的人,一下子就焉了

觉得他们读书可比农村人见识多了,让他们去干体力活实在是埋没了他们的才华,村里应该安排他们做点建设性的活--比如如何建设农村,怎么样提高村里人的生活水平

可惜老村长他们可不想听这些毛头小伙子说一些假大空的废话,种田种地他们作为农民可是最具有话语权的,那些知青除了满腔的热血理想外,连村里一个小孩都不如。

要不是上面硬是分派

热门小说推荐

最近入库小说